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站内搜索:

石家庄“双减”在行动

真心真情筑就民心工程 ——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日期:2021-11-11 16:56:08    来源: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访问量:0

维明路小学创建于1966年。现有63个教学班,3494名学生,140名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持“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的办学思想,在“兰”文化引领下,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引领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君子。

2015年春季,石家庄市试行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维明路小学作为首批试点校之一,积极参与这一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践行“政府为民办实事,教育为民服好务”的良好初心。为了让广大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市政府的这一惠民政策,学校在进行“校内课后服务”的近7年中,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扎扎实实地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校内课后服务的精神,收到良好成效。

一、加强管理,合理安排,保证课后服务有序进行

1、广泛宣传,保证申请学生全纳入

每学期初,学校会按照上级的通知要求,启动校内课后服务的报名摸底工作:首先进行充分广泛宣传,通过钉钉家长会、班级微信群、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确保每一位家长知晓这一惠民政策,保证申请学生全纳入。

2、规范安排服务时间,充分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

按照上级的要求,下午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8:00。此,学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17:00、18:00分别组织统一的放学;至 18:00还接不走的学生,学校会根据实际留校人数,进行合班,安排服务教师一直坚持到学生都被家长安全接走。

3、规范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在校安全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管理制度,明确服务人员职责,加强对教师、工作人员的安全卫生常识培训,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制度和清洁卫生与消杀制度,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严格的师生考勤制度,同时,制定了课后服务应急处置机制等,全力保证学生安全。

二、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优化课后服务内容

按照“课后服务不得与其他校内外活动进行‘捆绑’,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不得进校参加课后服务”等相关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力量,努力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 学科知识辅导,力争做到“学生作业不出校门”。

学校教师会利用服务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效率,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学业进步,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扎扎实实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的落地。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生辅导学生学业

(二)开发拓展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涵。

多年来,维明路小学构建起了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维明特色的“兰文化”课程体系,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具个性、更多选择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服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而又自由地发展,尽最大可能实现学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君子的培养目标。

每周周三,是学校“无作业日”。学校会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开设艺术课程、阳光健体课程、国学课程、数学智力课程、创客课程、毕业课程等,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生合唱社团活动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校足球社团活动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舞蹈社团活动

此外,学校还结合传统节日“创客节”,开展智力课程:从简单的纸飞机,再到七巧板、华容道、魔方、魔尺、多米诺骨牌、胡萝卜高塔等等,项目丰富有趣。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生练习多米诺骨牌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生练习胡萝卜高塔搭建

维明路课后服务学生智力课程之七巧板练习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学生魔方社团活动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魔尺活动

2021年,学校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围绕“维明少年,童心向党”主题,各年级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诵红色诗词”、“读红色书籍”等系列活动。

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区教育局号召深入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学校每周五下午的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为:劳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课桌椅的擦拭清理、学习系鞋带、整理书包等个人自理劳动,以及班级环境卫生的清扫,还有卫生防疫方面的劳动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劳动课程

(三)开设家长课堂,提升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以“家长课堂”为载体,把那些有愿望、有热情的家长请进学校课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职业专长为学生授课,内容涉及心理疏导、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动手实践、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既引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又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有效地提升了家校共育的合力。

维明路小学课后服务家长进课堂

三、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努力实现家校共赢良好局面
    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备课、批改作业、教研、班级事务等工作的开展。为保证课后服务的时间与质量,学校周密组织与安排,保证各学科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的正常进行;学校教师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担当作为,克服来自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困难,参与课后服务,满足家长需求,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7年来,通过学校扎实有效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家校关系更加紧密和谐,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石家庄市课程思政示范校”等集体荣誉;家长志愿者们长期坚持开展的“拉车门,接孩子,保畅通”活动被评为“河北省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撰稿人:杨朝童,审稿人:梁晓宁)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教育局地址:长安区高营大街23-1号冀ICP备20009266号 网站标识码:1301000048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567号电话:0311-86036653网站地图

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