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海淀项目)心理学科暨心理教研员工作坊研修课程。本次课程是“5+M+N”研修课程的第一期“基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市教科所心理教研员黄琦老师主讲,各县(市、区)心理教研员、36名市研修班成员、及全市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新疆库尔勒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约4000余名教师通过网络全程参加。
首先,黄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研讨石家庄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现状,详细说明了 “5+M+N”心理学科研修课程的立项缘由、项目类别、研修内容、日程安排等,探索构建石家庄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研修课程体系。
随后,黄老师全面解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基于纲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要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在课程体系建构的目标和内容方面,黄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概念、特征,辨析了心理课与班团队会、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的区别与联系,指出要在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把握心理课的发展性、团体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选取切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主题,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情境,采取多种活动形式,防止学科化倾向,防止医学化倾向,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路径和方式方面,黄老师主张建立市、区县(联片)、学校的三级联动机制,逐渐完善学习共同体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心理教研的专业引领作用,增强心理学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市小学心理教师团体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构建石家庄市心理学科教研体系“5+M+N”研修课程是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今后将持续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在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研机构专业的桥梁和转化作用,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黄琦 张丽霞)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教育局地址:长安区高营大街23-1号冀ICP备20009266号 网站标识码:1301000048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567号电话:0311-86036653网站地图
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