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进入适老模式

对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第6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1-26 14:29:36   浏览次数:0

李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石家庄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坚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探索构建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一体化推进机制,强化阅读资源保障,搭建阅读展示平台,创新活动形式,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终身阅读习惯,用学生阅读“小切口”谱写我市素质教育“大文章”。

、完善“两大机制”建设,锚定阅读“航向线”

一是纵向延伸,上下贯通一体化育人机制。完善部门上下共建机制。石家庄市构建市、县、校三级活动落实体系,以市级部门为总引领,制定年度阅读工作目标、工作体系。各县(市、区) 相关单位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区域内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如平山县以红色经典为主题,推动广大青少年读红色经典、传红色基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以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主题班队会,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热爱阅读的浓厚氛围。完善校内师生共建机制。石家庄市教育系统实施“大阅读”育人工程,打造校内阅读共同体,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阅读工作主体作用,逐步建立起校长领读、教师引读、学生共读的校园阅读工作推进方针,进一步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走内涵发展之路。各学校积极利用教师例会时间,进行读书交流、好书推荐活动,带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结成阅读伙伴,做全民阅读的推动者,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不同学段共建机制。石家庄市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培养目标,打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分级阅读体系,按照幼儿园读“杂”、小学生读“广”、初中生读“专”、高中生读“深”的原则,从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书目推荐,实现不同学段青少年分级阅读。同时鼓励不同学段的青少年打破学段壁垒,跨学段进行沟通联动,由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高学段学生带动低学段学生共同开展阅读,实现青少年阅读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是横向发力,协同配合一体化推进机制。部门联动 ,联合 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协同开展读书行动,成立青少年读书活动组委会,确定主办、协办关系,全年 16项特色读书活动轮番登场,200余万名师生积极参与,形成月月有精彩、季季有收获。校际联动,充分发挥城市优质资源和学 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以“手拉手结对子”公益帮扶活动为契机,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石家庄市石纺路小学、石家庄市合作路小学等积极开展图书捐赠和送课下乡活动,助力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努力做一个腹中有墨、胸中有爱、肩上有责 的栋梁之材。家校社联动,市妇联依托1105所家长学校、103 个家庭教育示范基地、4759个“知子花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站等阵地,面向社区和家庭,开展阅读讲座、名篇赏析以及绘本 沙龙、家庭故事会、好书分享会等阅读指导活动,传递科学亲子阅读理念,传授有效亲子阅读方法,累计参与人数达20万余人;培养社区“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等亲子阅读带头人,示范带动更多家庭参与亲子阅读活动,营造家庭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两个保障”,筑牢阅读“保护盾”

一是抓好师资培养,把“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培训班”列入到“三支队伍”培训项目,有专门的资金予以保障;实施“以培促评、以评促研、以研促教”三项行动,与全国“高效读写”课 题组建立联系,定期组织线下线上阅读培训,开展阅读指导课、 论文、朗诵、手抄报、书评、创意书签设计等评比活动,实现理 论学习、专家跟踪式指导点评与教学实践并行;组建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每2周一个主题,通过专业共读、研讨交流,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市共配备阅读指导队伍2万余人,开展阅读培训4000余场次。

二是充实图书资源,石家庄市把创设优越的阅读条件作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把学校建在图书馆”的泛在化图书馆建设,完善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走廊书架、班级图书角、个人书橱等各种阅读设施建设,并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打造“校园处处有书”“师生处处看书”“人在书中,书在 手中”的阅读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校园图书馆、阅览室2300多个,读书角、书报亭2万余个,藏书3763余万册,电子阅读设备3000多个。

三、搭建“三个精品”服务平台,展现阅读“新动能”

一是多主体引导,用好精品“金讲台”。 按照“名师引领、广泛参与”原则,积极挖掘名家、名师资源,面向广大师生群体,开展读书指导工作,引领广大青少年不断提升阅读水平。石家庄 市积极开展“我与作家、名家面对面”活动,联合市新华书店邀 请台湾作家林清玄、“童话大王”郑渊洁、80后作家郭敬明、科普作家夏吉安等做客读书节现场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面对面 与作家互动交流,更加深刻地体会读书的意义,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特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特意为青少年读书节题写寄语,极大激发了青少年阅读、写作的热情。

二是多样化竞赛,打好精品“金擂台”。石家庄市将青少年 读书活动有机开展在日常,常态化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广大青少年登上“金擂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在竞赛中强化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连续举办八届“阅 ·知 ·行” 读书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如国学知识问答”、“书香园丁”征稿、“书香校园”建设风采展示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竞赛活动,有效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连续八年举办了“关注时事胸怀天下”中小学生时事知识 竞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以时事竞答的形式感受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体会新中国的繁荣和强盛。各学校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多诵读古诗,以丰富诗词积累,提高文化底蕴,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人,积极开展古诗词争霸赛、飞花令、经典阅读、诗朗诵、演讲、成语接龙等等。

三是全媒体宣传,铺好精品“金舞台”。将阅读活动与网络 媒体深度融合,联合石家庄广播电视台,邀请优秀教师走进直播间,推荐优秀诵读篇目,解读中华经典,传承优良家风、红色家 风,邀请“新时代好少年”直播间访谈,展现新时代青少年乐观进取、向上向善的亮丽风采,为广大未成年人树立学习榜样,激 励广大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超星公司合作联合建设“石家庄阅读活动指导平台”,平台共入驻学校2421所,注册用户有 767056人,基于平台海量的阅读资源,我市发起10项主题阅读 活动,参与师生30188人,累积投稿182254份阅读作品,评选出优秀作品4194份,受到我市师生的广泛好评。

四、用好“三个强化”举措,点燃阅读“新引擎”

一是强化地域特色促实效。石家庄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创新开展“声动 ·石家庄”“遇见 ·石家庄”“文化 ·石家庄”系列读书活动。“声动 ·石家庄”青少年 朗读大赛,连续4年组织中小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诵读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篇目和展现石家庄本土大好河山与人文风情 的名家作品;“遇见· 石家庄”传统文化进校园课本剧大赛,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本、揣摩台词、塑造人物,将凝固的文字转变成生动活泼的表演剧目,一场场课本剧轮番上演,为全市师生展 示了一个个性格迥异、活灵活现的角色;“文化 ·石家庄”中小学生主题知识竞赛,以赛促学,促使中小学生加强革命红色历史文化、石家庄历史文化、石家庄现代城市文化等知识的阅读体悟, 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

二是强化躬身实践增认知。石家庄市秉承“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理念,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儿童书城等纳入市级研学基地,提升社会资源服务学生能力,不断探索 实施“书籍阅读+实践体验”的综合模式,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  趣和参与热情,实现课堂内外、书里书外同频共振。全市各学校 因地制宜,整合挖掘区域内红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革命圣地西 柏坡、正定塔元庄、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等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徜徉红色书海、共读红色经典、共享红色故事。通过读、看、践、悟等形式感受历史风韵,传承革命精神,在行走中、在沉浸式体 验中拓展读书活动成效,引导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激发 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是强化激励措施添动力。石家庄市各学校不断创新激励模 式,采用“读写银行”等方式鼓励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写银行作为青少年精神财富存贮银行,通过为中小学生开 户“精神财富一本通存折”,采用积分机制,记录中小学生阅读、写作和实践三方面的生命成长。存折上的积分作为孩子的资产,可以兑换“读写币”,并到“读写超市”购买文具等学习用品或书籍。读写银行活动在石家庄谈南路小学、合作路小学、金柳林 小学等地开展试点实验以来成效显著。目前,参加该活动的储户已达近万人,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和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

石家庄市不断探索创新深化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途 径,积极利用宣传载体与渠道,倡议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宣传展示我市各校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有效做法、典型经验。2023年,市教育局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 动组织特等奖,在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启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获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在新华社、《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下一步,市教育局 将进一步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青少年阅读行动,拓展青少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学校加强数字阅读资源的建设,丰富青少年阅读内容与载体。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567号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教育局  地址:长安区高营大街23-1号  冀ICP备20009266号 网站地图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6036653  E-mail:  

访问量: 0  网站标识码:1301000048